林老爷吃了一个土豆便已半饱,之后思量许久,方开口对林慧说:“如果此物在我大业推广,那天下间将再无饥民!”
林慧颔首表示赞同,这正是她的初衷,但现在不是好时机,至少要等在自家庄子上再次种植,得到确切的成果之后才能大面积的推广,而且不能自家默默无声的种植,必须将这三样作物一起献上去,才能更好的在天下推行,也能借此为林家求得一个更高的保障。_k!a!n`s,h_u+a?p.p?.¨n`e?t?
因着土豆已被证实可以食用,且那样高产,林老爷也对剩下的红薯和玉米也开始关注起来了。
等到玉米棒子掰下来,人工脱粒以后,称重得到的净重是120斤,同样是一分地,这个产量虽不能与土豆相比,但也远远高于现今的粮食产量。
在林慧的建议下,玉米粒被磨成了玉米面粉,按照小麦面粉的做法,制成了玉米面饼和玉米面馒头,因粉面磨的比较细,因此口感相当不错。
林老爷试吃之后大为兴奋,觉得这种黄色棒子的产量虽然不像慧慧说的“土豆”产量高,但仿佛更加适合作为主食,想到此,不由的对唯一没有收获的红薯更多了几分期待,不知道这个作物收获后产量多少,口感如何。?躌~4~看`书· -追+最¢薪′璋?結.
八月初二,双胞胎的周岁生日,林老爷在这天果然大宴宾客,城里凡是有来往的人家都接到了请帖,纷纷前来赴宴。
除了府内的宴席,林家也在林府大门外的那条街上开了十几桌流水席,不管来的是谁,坐下就能吃,只是不许带走,于是,附近的百姓们纷纷拖家带口的前来吃席,因此,这天的林府内外显得格外热闹。
因林慧采用科学喂养方式,下人们也照料的小心,两个孩子从落地到周岁,竟是一次病也没生过,身子健壮的很,不过才刚刚周岁,已经不用人扶着也能走的很稳当。
席间,林老爷不免同老友吹嘘,说自家孙子孙女如何聪明伶俐,健壮活泼,其他人见了两个孩子,果然比寻常周岁的孩子要灵巧些,因此也少不得跟着夸赞几句,这使得林老爷更加得意了。
两个孩子的周岁一过,后院的红薯便也差不多该收获了。~e/z\k!a/n.s`.!c?o?m+
收上来的红薯晾晒了两日之后称重竟然也有400多斤,这让林老爷又一次咂舌。
等到尝过煮熟的红薯味道之后,林老爷对这种甘甜软糯的食物赞不绝口,一时间,红薯在林老爷心目中已经超过了土豆和玉米的地位,跃升为第一名了。
等到三种作物都收获完毕,林老爷不由和林慧坐下细细谋划一番,。
最后两人商定,今秋在庄子上划出十几亩地,来试种这三种作物,然后收获后留种,明年春天再复种,如果耕种操作得当,说不得林家就能靠这三种作物晋身,脱离商户的行列,成为官宦人家了。
既然确定下来,就在庄子上划地,找可靠的人手负责此事,还需要记录下种植期间的种种变化,何时播种,何时浇水、施肥,都需要仔细记录,作为献上时的参考。
幸而林家的下人识字班已开办了大半年,里面不少人都成果斐然,最多的都能识得上千个字了,甚至还能替人写简单的信件。
林慧从中选取了个一贯可靠的,提拔为管事,让他专门到庄子上负责此事,就是照料田地的农人,也没有用寻常的佃户,而是从家生子里选了熟悉农事的人,以求尽量做到保密,至少在林家准备献给朝廷之前。
因林慧先前试种不过是在后院的花园里选了一块空地,照料和收获都是两个力气大的婆子来负责,旁人都以为是哪里寻来的新鲜的花草,并未多加留心,即便是几种作物的试吃,也是小范围内的,因此林府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家这几样作物是可食用的粮食。
寒来暑往,春去秋来,转眼间已到了次年八月。
经过在庄子上一年的试种,这三样作物的储量已经颇为可观,林老爷和林慧都觉得是时候了,因此,下帖子请了黄县令三日后来庄子上赴宴。
第77章 招赘的小姐(35)
黄县令在永宁县待了三年期满,于去年连任,不过因为前年林家进献“活字印刷术”的原因,算是他“教化有功”,因此考评是优等,没晋升不过是资历不够罢了,如无意外,等这任期满,届时便可升转。
因为林老爷献上印刷术有功,于自己的政绩有益,又加上林家一贯在县里行善乐施,实在经商,黄县令对林家和林老爷的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