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会儿林玉轩恨不得直接带着小丫头一起走,但最后还是理智占据了上风,才压下这个想法,然后许诺等办完事儿回来带她一起走,这才暂时将小哭包哄好。
林玉轩不敢再耽误,怕黛玉再反口不干,他不能保证自己还能狠下心拒绝妹妹的请求,所以只能赶紧离开黛玉的视线,一会儿林如海再抱着她去外边儿走走,尽量转移她注意力吧。
正好今年贾瑚也出孝了,哥俩一起去参加了会试,林玉轩轻松取得了会元,贾瑚稍微差一点儿,排在第二十七位。
半月后,作为会元的林玉轩率领众考生一起进入礼部,随礼部负责官员一起进入保和殿参加应试,会试录取的360名考生,最后只前108人能继续参加四月二十一的应殿试,余下的可去吏部等待通知,外放做个地方小官。
应试跟殿试都是只考一道时务策,针对政治、经济等,只是应试是由翰林院出题,殿试却是皇上亲自当场出题。
林玉轩脑子里存着历代状元殿试文章,又是经过现代议论文等应试教育教育荼毒的人,写这种套路八股文自然不难,不就是用古文写个800字小作文吗。
殿试的成绩是当场宣读的,只是在最后林玉轩的名次上,几位重臣意见不统一了,主要还是林玉轩的年龄太小了,需要压一压,但文章却又写的实在完美,实打实的状元之才。
再有一个,这时候都讲究子不过父,意思就是儿子不能越过老子,就比如林如海是侯爵,林玉轩就算是有天大的功劳,也得先是林如海升国公之后,林玉轩才能再往上升一级做侯爷。
而林如海只要一天不致仕,林玉轩的官职就不能高过林如海的品级,若林如海就在这从二品不动了,林玉轩累死也不能高过三品。
所以,当年林如海因为年龄跟容貌,被钦点美探花,按理,林玉轩也就不能高于这个名词,最后,皇上大手一挥,直接让林家来了个父子双探花的美名。
后面也不知道是出于补偿心理,还是顾念贾瑚也是自己的便宜干侄子,直接把贾瑚的名次由第十八名提到了第十名。
这一百零八名真正参加殿试的考生,其实都可以叫天子门生,但还是有些区别的,其实,入皇上眼,让皇上御笔亲批的只有画圈最多的前十本,后面的名次的,一般皇上都不知道谁写了什么,更不会知道你文采怎么样,又何谈重用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