姜初展开信纸,提笔就写,毕竟怎么写已经斟酌过好多遍了。
虽然字写的不是很好看,但是能辨认。毕竟一个流浪儿能识字已经打败很多人了。
姜初先是关心了一下杨谙的身体,在粗略的写了几句噩梦,又重点描写了长远大师的解梦和开解,还说了佛珠,表示带着睡觉舒服多了,要送给恩师。
姜初又写,抓了张家人听得张家人对恩师的污蔑,有多愤怒,在钦差到来又有多庆幸。然后就是夸杨谙多么高风亮节。
又表示了对钦差拿走所有财物的愤怒和无奈。
姜初写完自己又通读一遍,差点把自己感动了。
接下来只要在付出一串佛珠,其余的交给季师爷了,完美。
第12章 先生
收到信的杨谙也是这么想的,他也被感动到了。
特别是佛珠真是送到心坎上了。不过,他已经有了长清大师送的,虽然还是很想要。但是细细品鉴之后还是放回了盒子里。决定送还给姜初。
这么贴心的祥瑞,还是可以庇佑自己的,当然得好好保护。可怜见的,都做噩梦了。
甚至因为姜初的诚实夸赞与信任,还反而赏赐了东西。
这是姜初也没想到的。是的,我们的杨太傅就是这么没有自知之明,虽然他坏事做尽,但是他从来不觉得自己有问题。
杨谙从心里认为自己是高风亮节,皎如玉树的。奈何没人慧眼识英雄,太傅一职掩盖了自己太多才华。
可以说姜初在信里变相的表示,张家在用钱污蔑杨谙,杨谙更是深以为然,毕竟他自认为自己是个视金钱如粪土的人。
杨谙读完季管家的信,又把姜初的信读了一遍,更是浑身爽快,同时心疼起姜初,因为季师爷详细描写了姜初没写明的梦境。
觉得姜初都被吓成这样了,还想着自己,把赏赐又加了几样。
看着姜初有点不文雅的字,杨谙决定送她个老师,毕竟又当县令又是祥瑞的人,文化水平必须提高啊。
而此时的太子也在思考此事。是的,我们的卫大人就是如此贴心,和姜初共事以后,也觉得姜初该多读点书了。给太子的信上就特意提了此事。
那该如何顺理成章,不被人怀疑的提起呢?太子摸着下巴想。
所以第二天早朝,姜初被弹劾了,就差被骂文盲也被当官了,就是这么巧,只骂文化低。
大多数官员都很懵逼,姜初?谁啊!很多人都不认识好吧!
实际上,就连杨谙派系的很多人都不认识她。这并不奇怪,因为杨谙怎么可能见到每个人都会告诉他们:“姜初,她可是我的救命恩人啊!”或者说:“她是本太傅的祥瑞!”这样的话,太降低档次了不是。
以至于没人出面为姜初辩解,只有杨太傅自己上了。
惊呆众人,杨谙亲自下场护的人啊!何方神圣?
姜初就这样以一种奇怪的方式进入大家的脑子,连皇帝都印象深刻。可以说是收获匪浅了。
最终因为姜初的美人酒案办的漂亮,就忽略了文化不高这点瑕疵,因为卫诤也参与此案,所以太子方人也就默认揭过。
姜初成最大赢家,不仅得到了皇帝的御赐毛笔,在后来的日子里被姜初用来狐假虎威无数次就暂时不提。
还得到了一个皇帝特派的教书先生。可以说是头一份了。
小小县令,身边集齐了三方的人。
“我只是个县令啊!”收到消息的姜初有些崩溃,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读书的,还是这种一对一教学。
季师爷没空搭理她,忙着摆香案迎接御赐之物呢。
姜初收拾心情,整理仪容,又等了一刻钟,御赐之物也到了,先生也到了。
也没有圣旨,就是口谕,夸奖办案好,又鼓励了几句好好学习就没了。宣读口谕的小太监,说完就揣着鼓鼓的荷包走了。
留下先生和姜初大眼瞪小眼。我们的季师爷已经忙着去接杨谙给姜初的赏赐了。
“先生安。”姜初率先行了一礼。
先生上下打量姜初,似是不太满意,但是想到皇命不可违,还是点头:“我姓乌,以后你就好好跟我好好读书吧!太子交代过,三月考一次试卷,试卷太子要看的。”
“啊?”姜初呆滞的看着乌先生,面部表情都没控制住。不是,太子这么闲的么?
乌先生这才露出笑意,手中折扇轻轻一拍姜初的脑袋:“不错,总算有点少年样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