也是师父对我的一种锻炼。慢慢地,我发现自己对“入静”的掌控有所提高,能更迅速地沉入到那“白光”或“空寂”的状态里,身体的摆动也不像最初那样剧烈无度,而是呈现更平衡柔和的韵律。
每次进入那种忘我的境界后再睁开眼,我都感到内心有种前所未有的平静与清爽,好似积在心头的烦闷烟尘都被一扫而空,心里有一种深深地满足感。
与此同时,我也能模糊感应到自己的丹田之处始终保持着一种微温的鼓动,宛若稚嫩的萌芽正在土壤中延展。这份感觉不仅存在于打坐期间,也有时在我白天行走时隐约闪现。比如有一次,我与师父翻越一段山道,路途颇为崎岖,而我过去遇此景往往气喘吁吁、双腿疲软,可这次却好似体力充沛许多。
刚开始,我并未在意,但走着走着就忆起自己数月前还因少食少眠而脸色苍白。难道这便是修炼产生的效果吗?我内观察探,发现每当我疲惫时,丹田像是会给我输送淡淡的力量,令我可以更轻盈地呼吸、更稳定地迈步。这让我对“气海丹田”西字有了首观的领悟,也对日后继续深研打坐生出更大信心。
当然,修行路途并非只有纯净的体验,我们仍旧在不断逃避某些未知势力的窥伺与追杀,但正因为时时身处险境,我才不得不在每一次静坐中汲取力量与定力,让自己变强。
与当初不同的是,当我想得太多时,我会主动坐下来,让呼吸和意念去安抚这波动的情绪。人非草木,哪能真的无情?可至少,通过“坐忘”的法门,我能在苦难和迷惘中给自己寻找一方心灵的栖息地。
这样一路走来,我逐渐明白了师父所说的:“修行不仅在力,也在心;不仅在外境,也在内境。”所谓的稀奇妙法,终究要人在内心里下功夫,去感受、去融合、去领悟。
“观道遗稿”中的只言片语虽仍然让人捉摸不透,但我己不再急于一夜参透其奥义,因为我逐渐懂得,修行真正的果实,不是依赖文字教条就能得来,而是在一次次呼吸、一回回静心中自然生发。
长时间地修行,我终于体悟到“丹田气海”这第西个字——“海”之一字,代表包容万象、深广无垠,也象征着我们的潜能可以无限扩展。
或许,在我身体的深处,也有一片仍未被开发的海洋;只要我对“证道”之志不移,终有一日,那片“海”会掀起更绚烂的浪潮,为我照亮前行之路。也或许,当我彻底融入了这片海洋之中,便能真正明白命运给予我的所有启示。
一天,我与师父再次宿营于郊外时,师父破天荒地示意要检验一下我的进展。
我依言坐下,先稳住呼吸,不多时便进入比较深的静定。师父站在我附近,轻轻催动他的灵力,引导周围的天地之气。
我先是感到一股外来而温润的力量环绕自身,如同软风拂面,同时另一股较为陌生的暗流又在外层翻涌,我心中微颤,但马上用意念守住丹田,尽力让内炁外炁互不冲突。
不久,那股力量时而强劲、时而微弱,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狂风暴雨的边缘,却依然能够将心神维系在一个相对稳固的核心——那正是丹田之所,也是我这段日子里苦心经营的“根”。
等师父收回灵力后,我睁眼看见他面带欣慰:“虽然火候尚浅,但你己经学会如何稳住内息,颇有长进。”
听他言语间夹带着期待与鼓励,我心下喜悦,也有一种难言的踏实感。
“师父,我练出了气海,是不是接下来就是金丹,元婴,化神,天下无敌啦”我高兴的叫喊着。
师父见我高兴,也很开心,不过之后他平静地说道“你这还在练气期呢,有的人一辈子都在这个阶段打转,要过练气期,结出真种子,除了努力、天赋还有就是机缘,师父带你游历,就是在找你缺的这个机缘。”
“师父,我有信心,有了好的开始,一切都会好起来的,师父放心,我会加倍努力!”
回想修炼,不禁百感交集:若非得益于师父的悉心教导,以及我每日坚持不懈的打坐,怕是至今也无法在这动荡尘世里寻得心灵的安栖之所。但这就是一切的起点:“修行入门就是丹田气海的显化”。
师父曾说,一旦迈进了这道门,那么之后无论遇见多少艰难险阻,都无法再丢下这份追寻真理与超脱的志向。
在身体力行之余,往昔困扰我的疑问也缓慢明朗起来。我回想自己最初对于“证道”二字的陌生与敬畏,如今凝视那夜空星斗时,心里己经不再只有矇眬的景象,而多了一丝可以实践的勇气。
若说丹田气海是修行的基点,那么那片星空或许就是心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