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这般眼力,实在令人钦佩。
镇陵谱详细记录了献王墓的建造过程。
据载,滇南原是秦始皇设下的三郡之一,但秦末汉初时,天下动荡,加上北方匈奴侵扰,汉朝无暇顾及这片边疆之地。
首到汉武帝统一江山后,滇王感受到汉帝国的压力,汉武帝向滇王索要雮尘珠。
看到镇陵谱中提到雮尘珠时,苏铭善注意到鹧鸪哨的呼吸变得急促。
拍拍他的肩后,苏铭善继续往下看。
因雮尘珠,滇南内部产生巨大分歧,献王甚至携真品逃离至滇边。
而滇王无奈之下,只能献上一颗假珠给汉武帝。
望见此处,鹧鸪哨眼中闪过异样神色。
看来汉武帝茂陵中的所谓“影珠”,不过是个赝品罢了。
否则,汉武帝的茂陵早就被农民军洗劫一空,更别提找到雮尘珠的下落,那简首是大海捞针。
这雮尘珠据说是地母所化,极为阳刚。
据说拥有它并配合周文王刻在龟甲上的秘法,就能长生不老、飞升成仙。
正因如此,此物吸引了无数追逐者。
也正因为这样,献王才带着雮尘珠逃往滇边,希望能寻找到一处仙人的洞府,带着雮尘珠飞升成仙。
按照镇陵谱上的记载,献王的墓穴前后修建了二十七年之久,耗费的人力物力难以计数,几乎动用了全国的力量来建造这座陵墓。
甚至包括当地的夷人百姓也参与其中。
这样的记载让人不禁惊叹,献王不过是一个边疆小王,却能调动如此庞大的资源修建自己的陵墓。
只怕他一生的心血都用在了这里,就是为了在水龙晕中得道成仙。
看着镇陵谱上这些令人震惊的内容,鹧鸪哨更加深刻理解了苏铭善所说的“献王葬于上古仙穴水龙晕,非天崩而不可得”的真正含义,也明白了为何少年要先提升实力再去寻找献王墓。
若非少年之力,他们别说找到虫谷中的献王墓,单是大祭司的陪葬坑就足以让他们手忙脚乱。
镇陵谱上还提到,大祭司的树棺是献王墓除了殉葬坑外唯一的陪葬坑。
这树棺是由一条被称为“青龙”的大蟒蛇制成,将其 ** 后,通过某种痋术转移到大祭司身上,最后安葬在藏地天玉的血棺中才算完成。
镇陵谱正面的内容大致就是这些。
背面显然还有更多内容未被揭示。
《献王古墓的秘密》
如今仅凭镇陵谱中透露的消息,就能知道献王墓如此久远的修建时间,其中必然充满重重危机。
然而,在献王墓里,一定藏着搬山道人世代追寻的雮尘珠。
浏览前面的内容后,苏铭善等人也转而看向镇陵谱的背面。
当众人目光聚焦到背面时,不禁被深深震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