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介布衣”的论文《论上古礼乐崩坏对后世王朝兴衰之蝴蝶效应——兼驳“天命论”之虚妄》,如同一颗深水炸弹,在“青莲杯”国学大赛的终审评委会中引发了前所未有的“学术地震”。^x¢7.0!0+t¢x?t′.,c-o`m′
终审评委会主席,乃是国内国学界泰斗级人物,年逾古稀的秦汉章秦老。当他看到这篇由初审组郑重呈上来的手写论文时,起初还带着几分不以为然。毕竟,以他的身份和阅历,什么样的“天才之作”没见过?但当他耐着性子读下去,脸上的表情便从平静,到惊讶,到凝重,再到最后的拍案叫绝,激动不已!
“好!好啊!此文石破天惊,振聋发聩!老夫治学五十余载,从未见过如此鞭辟入里、洞若观火之论述!”秦老激动得胡子都在颤抖,“文中对‘天命论’的驳斥,更是直指历代王朝兴衰之根本症结,发人深省!此等见识,此等气魄,真不知是出自何方高人之手!”
秦老当即下令,将这篇论文连夜复印,分发给每一位终审评委。一时间,评委圈灯火通明,所有人都被这篇横空出世的“神作”所吸引,废寝忘食地研读起来。他们一边惊叹于作者那汪洋恣肆的才华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,一边又对其引用的那些闻所未闻的“孤本典籍”和颠覆性的观点争论不休。¨微?趣′暁?说.罔· ·庚_辛.罪·筷¢
“你们说,这个‘一介布衣’引用的《九丘》、《八索》残篇,还有那个什么《黄帝内经·太素遗篇》,真的存在吗?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?”一位专攻上古史的评委满腹狐疑。
“不好说啊!他论证得有鼻子有眼,逻辑严密到让你不得不信!而且,他对那些所谓‘正史’的批判,也并非空穴来风,很多疑点确实是史学界争论已久的悬案!”另一位评委感叹道。
“依我看,此人要么是真正的隐世高人,要么就是个史学界的绝世鬼才!他的许多观点,若能证实,足以改写我们现有的历史教科书!”
几位评委甚至为了论文中的某个观点争得面红耳赤,最后不得不连夜翻查资料,召开小型研讨会。可以预见,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,这篇论文都将成为国学界和史学界热议的焦点。
有位年轻的评委,实在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崇拜,悄悄将论文中一段关于“三代以上礼制源流考辨”的精彩论述(当然,隐去了核心观点和作者信息),匿名发到了国内最顶尖的一个学术论坛上,标题就叫《惊为天人!一篇疑似国学大赛参赛作品的片段,其水平足以让所有专家汗颜!》。·5′2\0?k_s-w?._c!o.m^
帖子一出,立刻在论坛里炸开了锅!
“卧槽!这文笔!这气势!这见识!跪了跪了!”
“这真的是参赛作品?哪个大学的牲口这么牛逼?!”
“这作者对上古典籍的掌握,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!很多冷僻的说法,我都是第一次见!”
“我怀疑这是某个老学究在钓鱼!现在的年轻人,不可能有这种水平!”
一时间,无数国学爱好者、历史系师生、甚至一些知名的学者教授都被吸引过来,纷纷参与讨论,猜测这位匿名“大神”的真实身份。
苏语桐自然也关注着国学大赛的动向。她通过叶雅琴在评委会的关系,旁敲侧击地打探到,有一篇署名“一介布衣”的匿名论文,引起了评委们的高度重视,甚至被誉为“本届大赛最大的黑马和惊喜”。苏语桐心中咯噔一下,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。
她想方设法弄到了那篇在学术论坛上引起轰动的“神作片段”的打印稿,仔细研读起来。越看,她越是心惊肉跳,越看,她越是手脚冰凉。那汪洋恣肆的文笔,那石破天惊的观点,那信手拈来的“生僻典籍”,无一不散发着一种让她感到窒息的、高山仰止般的压力!
“不可能!这绝不可能是苏晚晴那个草包写的!”苏语桐在心中疯狂地嘶吼着,但一个可怕的念头却如毒蛇般缠上了她的心头——那个在宴会上随口就能点评古琴、在课堂上随口就能引用拉丁文的苏晚晴,真的只是个“草包”吗?
张璐璐见苏语桐脸色难看,连忙安慰道:“语桐你别多想!这肯定是哪个想博出名的老头子写的!苏晚晴她算个什么东西,也配写出这种文章?你的《国学传承与文化自信》才是最棒的!那些评委肯定会给你最高分的!”
苏语桐勉强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,心中的不安却越发浓烈。
苏家晚餐时,电视上正播放着一档文化新闻,主持人也提及了“青